互联网医疗获医保力挺!十年万亿市场已锁定
【事件爆发点】 “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成大势 国家医保局强力支持
昨日,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又再次强调了上层对于互联网医疗的重视。
这和本月初国家医疗保障局出台的重磅文件相得益彰。
11月2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官方网站公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将支持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对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医保支付政策。
之前医保局不是没有发布过“互联网+”医保支付相关文件,但是此次《意见》却更像是一个“详细的操作手册”,其中包括协议申请、报销范围、结算对象等多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措施。
这份详细《意见》的推出和今年突发的疫情肯定是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份《意见》的推出也代表着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范围不再只是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而是真正开始长期推广。
【事件逻辑梳理】疫情催化线上医疗 纳入医保范围迫在眉睫
传统的医疗服务基本都集中在线下,去医院找医生看病顺便拿药似乎已经成为习惯。所以2019年,在线问诊仅占总咨询量的6%;
但是今年的疫情却改变了这种思维定势。
在新增确诊人数处于高峰的2月份,为了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在医院交叉感染几率,绝大多数其他疾病的病患都选择在网上看病买药。
这也就导致线上医疗行业逆势走高。数据显示,2月份医疗健康APP(包含在线医疗、医药电商、慢病管理、运动健康等种类)的日活同比增长14.08%。
安信证券也在研报中表示,互联网医院的总数从2018年12月的119家增加至2020年4月的497家,上涨317.6%。
而除了互联网医疗企业抓紧抢占市场份额之外,实体医院也不可能错过这片万亿蓝海市场。原本在今年疫情之前公立医院旗下的线上互联网医院才不到200家,但是现在已经疯涨着增加了5倍。
疫情对互联网医疗起到了直接的催化作用,而其中最吸引人们关注的莫过于“是否算在医保中”。并且随着互联网医疗所占的市场额度越来越大,是否能够使用医保支付也是迫在眉睫。
上层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不可谓不多,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的政策近几年已经推行了不少。
重磅政策轮番推进 医保支付逐渐从线下转线上
2019年8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第一次提出将医保支付的范围从线下的医疗服务扩展至线上。
但是和11月的《意见》不同的是,去年医保局的重要仍停留在政策层面,并没有在实施细则以及如何落地方面留有太多笔墨。
而后在疫情爆发之后的今年三月,特殊情况使得互联网医疗又被首次纳入中央级医保文件,允许互联网医疗机构开具电子处方,并且诊疗费和药费医保可直接在线结算。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再次接连发文,多次细化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实施措施。
之后就来到了11月,国家医保局再度重磅发文,“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终成未来大势。
【未来展望】未来三十年盈利已锁定 “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超四万亿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医疗模式仍处于初始阶段,2019年仅有2.4%的药品是通过院外在线零售药房分销。
将其纳入国家医保的范畴更是千里之行还只迈出了一步。
但是这也代表着一旦“互联网+”医疗市场在中国开始蓬勃发展,那么摆在面前的就将是一片还未被触及过的蓝海市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4年及2030年中国大健康市场的数字化比重预计将会由2019年的3.3%分别快速增至中国医疗健康总支出的10.6%和24.0%。同时“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会由2019年2180亿元大幅扩张至2024年的11290亿元,以及2030年的42230亿元。
行业本就在飞快发展,此次又获得了医保政策的重磅支持,未来可期。
【相关个股】
创业惠康:医疗卫生信息化龙头之一,包括医院信息化应用软件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
思创医惠:公司与阿里巴巴钉钉成功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合作,公司生态体系下的诸多微小化应用已经成为阿里钉钉未来医院解决方案中的明星应用产品。
卫宁健康:公司以医疗卫生领域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主,并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软件企业。
以上由投资顾问:杨军辉(执业编号:A0740619080002)进行编辑整理。内容仅做数据展示,不构成投资意见,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
九方智投免费提供的股票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均来自相关合作方,目的是为用户获取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九方智投以及其合作机构不为本页面所提供信息的错误、残缺、延迟以及依据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排名 |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相关链接 |
---|
暂无评论
赶快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