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猪肉又来了!A股稀缺供应商净利飙八成
【事件爆发点】“美国人造肉第一股”又对中国市场“蠢蠢欲动”
“美国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中国市场又有新动作。
近日Beyond Meat官宣将在上海五家特色餐厅,限时推出以“植物猪肉馅”为原料的菜品。
Beyond Meat在今年的7月1日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主要通过和星巴克、肯德基合作以及在盒马生鲜铺货的形式,推广自己的主打产品——人造汉堡肉饼(牛肉),并在国内最先掀起了一股植物肉的浪潮。
【事件逻辑梳理】发展大势为人造肉奠定基础 厂家纷纷入场大赚特赚
人造肉通常有两种,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植物肉——以植物蛋白为原料,主流分为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另一种就是以细胞为原料的细胞肉,不过这种现在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成本问题还没有解决。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而人造肉得到推崇有很多原因,其中有几个是大家说得比较多的。
其一是有利于环境保护。
现在国际社会基本达成的共识是,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的排放,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因。其中人类活动自然首当其冲,但同时农业活动尤其是牲畜养殖所造成的碳排放同样不容小觑。
牛、羊、猪、虾、家禽等肉类养殖占据了全球碳排放的半壁江山。当然这并不是它们的错,毕竟是由于人类与日俱增的食肉量才使得牲畜数量指数增长。
而除了巨大的碳排放之外,牲畜养殖所占用的大量土地资源也日益受到关注。毕竟当下牧场和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都已经都提供给牲畜。
而随着全球人口越来越多,到2050年预计会达到100亿,届时为满足这么多人的“吃肉自由”就必须挤压出越来越多的土地用来养牛羊猪,但土地资源又是那么的宝贵。
所以就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人造肉开始风靡,其中头部供应商Beyond Meat从一开始就备受资本关注。并且在资本大佬们的助力下,公司开始在全球开疆拓土。
其中,中国市场是他们不可能错过的“猎物”。
Beyond Meat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Ethan Brown就曾经表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肉产品市场之一,也有潜力成为最大的植物肉产品市场。”
其他深耕国内市场的品牌自然也是不甘落后,开始快速入场,都希望能够搭上这班快车。像是星巴克、奈雪和喜茶推出的人造肉汉堡都已经不再稀奇,还有肯德基推出的植培黄金鸡块、拉面说推出的植物肉意面,甚至还有珍肉与上海老字号品牌老大房在去年中秋合作推出“植物鲜肉月饼”。
同样地,人造肉的终端消费的火热,也映射到了A股市场。
17只概念股市值一年涨千亿
人造肉概念不仅在美股上赚得盆满钵满,在中国股票市场同样表现不俗。
A股的“人造肉”概念诞生于2019年6月。当时双塔食品官宣公司正在间接给Beyond Meat供货,即提供豌豆蛋白作为人造肉的原料。
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人造肉概念板块中股票数量增加到17只(根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而这17只股票的总市值从2828.79亿元增长至4248.56亿元,累计增长约1420亿元。这个数字不可谓不惊人。
【未来展望】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超百亿
中国的人造肉市场,目前由于饮食习惯、价格因素、技术问题等多种因素,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
然而按照中国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均食肉量的增速来推断,人造肉在中国确实还有一片蓝海市场没有挖掘出来。
随着健康饮食的观念越来越得到推崇,植物性食品的市场渗透率有持续上涨的趋势。在巨头们的强力资本推动下,消费者消费植物性食品的习惯也正在逐渐被培养出来,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当中。
(来源: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天猫:2020线上植物肉消费人群洞察报告》)
有关机构预计到2025年,中国植物肉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亿元,全球规模有望超过250亿元,中国市场占据半壁江山,率先占据市场的头部供应商有望最先获益。
就比如上面提到的双塔食品,公司今年前三季度84%的净利同比增长率就是明证。
双塔食品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豌豆蛋白生产商之一,其中植物蛋白肉已经是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一部分。
以上由投资顾问:杨军辉(执业编号:A0740619080002)进行编辑整理。内容仅做数据展示,不构成投资意见,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
九方智投免费提供的股票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均来自相关合作方,目的是为用户获取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九方智投以及其合作机构不为本页面所提供信息的错误、残缺、延迟以及依据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排名 |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相关链接 |
---|
暂无评论
赶快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