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中心 沪深京A股 上证指数 板块行情 股市异动 股圈 专题 涨跌情报站 盯盘 港股 研究所 直播 股票开户 智能选股
全球指数
数据中心 资金流向 龙虎榜 融资融券 沪深港通 比价数据 研报数据 公告掘金 新股申购 大宗交易 业绩速递 科技龙头指数

多只合成生物概念股称"不具备产业化条件",蔚蓝生物七连板后大幅回落

第一财经 2024-05-13 20:28

5月13日,合成生物概念股尾盘跳水,持续了一段时间的概念炒作暂时降温。

板块内一度领涨的蔚蓝生物(603739.SH)股价也随之下跌,截至5月13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19.4元,跌幅4.9%。此外,概念股诺唯赞(688105.SH)收盘跌超9%,金达威(002626.SZ)、贝瑞基因(000710.SZ)等跟跌。

近期,随着合成生物概念近期在股市中掀起热潮,众多与之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纷纷飙升。在这场炒作中,蔚蓝生物股价在板块内领涨。自4月17日至5月10日累计涨幅超过125%,期间一度录得7连板,市值也一度增至51.62亿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合成生物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蔚蓝生物在合成生物领域的布局尚处于初级阶段,距离产业化还有较长的距离。公司方面也表示,目前在合成生物领域仅设立了1个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实验室,仍处于研发阶段,不具备产业化条件。

游资热炒,蔚蓝生物7连板

据Wind统计,在4月26日至5月9日期间,蔚蓝生物连续7个交易日收于涨停。且7连板期间蔚蓝生物共计5次出现在龙虎榜单。

从整体买卖情况来看,热门游资持续顶板。截至5月9日,连续10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100%。换手率于5月9日、5月10日分别达到27.39%、31.21%。

从公司收入结构来看,蔚蓝生物主营业务为酶制剂、微生态制剂以及动物保健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据该公司披露的2023年业绩报告,该公司报告期内公司主营收入11.99亿元,其中,酶制剂收入4.4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37.49%;微生态产品收入2.3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20.14%;动物保健品的收入2.9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25.24%;其他产品收入2.0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 17.12%。

然而对于合成生物相关的业务,蔚蓝生物称,公司在合成生物领域仅设立了1个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实验室,主要用于研发饲料用功能性蛋白、食品用甜味剂等。但该实验室储备的研发项目少、投入金额小、专业人员配置少,目前仍处于前期菌种实验室研发阶段,距离规模化放大还有较大差距,并不具备产业化条件。

蔚蓝生物还提到,合成生物学产品的生产涉及分离、提纯等生产工艺,且提纯工艺难度较大,公司目前尚不具备该工艺,有待进一步开发。同时,产品未来还可能涉及注册及法规审批、选品及市场推广等,周期较长,难度较大,商业化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预计在较长的时间,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公司不涉及其他合成生物领域的研发投入。

企业界限模糊,行业处于发展初期

与以往其他板块的炒作模式迥异,此次涉及合成生物概念的个股遍布多个行业领域。

有行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合成生物学并非全新概念,其下游应用广泛,涵盖了医疗健康、医美个护、能源工业化学品、农业及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因此被业界誉为“万物皆可合成”,这也正是概念股无论是否直接相关都呈现上涨态势的原因所在。

公开资料显示,合成生物技术诞生于21世纪初,是生物学、工程学、化学和信息技术等相互交叉融合的领域。

根据BCG波士顿咨询报告,合成生物学产业链由上、中、下游构成。上游致力于使能技术的研发,涵盖读写编学、自动化/高通量化及生物制造,追求技术革新与成本效益。中游专注于生物系统与生物体的设计改造,核心在于路径开发,强调技术平台的通用性和CRO潜力。下游则涉及广泛应用于产品开发,把控生产成本、质量稳定性,聚焦商业化推广及CDMO潜质。其中,中下游企业界限模糊,当前行业处于发展初期,生物技术公司多采用一体化布局策略。

5月13日盘后,又有多家不同领域的上市公司披露公告称,公司不涉及合成生物相关业务。例如,均瑶健康(605388.SH)在互动平台表示,生物制造是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的新赛道和新业态,合成生物领域也受到市场的较高关注。目前公司没有合成生物领域的相关布局。

南模生物(688265.SH)5月13日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不涉及合成生物领域的研究。佳云科技(300242.SZ)5月1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子公司广州佳然至美生物科技暂未涉及合成生物相关业务;益客食品(301116.SZ)表示,目前公司暂无合成生物技术及绿色生物饲料相关业务。此前也有多家上市公司提到,尽管对于合成生物技术正处于布局初期,尚不具备产业化条件。

广发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目前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并且有望在近期出台。随着生物技术进一步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物制造还有望向采矿、冶金、电子信息、环保等领域拓展,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国内企业有望凭借合成生物产品及成本优势,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不过从合成生物的发展阶段来看,仍处在产业化初期。行业也面临竞争加剧的风险,以及产品安全质量风险,政策风险,研发进度低于预期等。”广发证券称。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 板块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涨幅排行榜

  • 上证A股
  • 深证A股
  • 科创板
  • 排名
  • 股票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