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中心 沪深京A股 上证指数 板块行情 股市异动 股圈 专题 涨跌情报站 盯盘 港股 研究所 直播 股票开户 智能选股
全球指数
数据中心 资金流向 龙虎榜 融资融券 沪深港通 比价数据 研报数据 公告掘金 新股申购 大宗交易 业绩速递 科技龙头指数

罕见!多家公司董事长神秘“消失” 什么情况?

2024-03-22 19:06

要么不出手,出手必王炸。

3月12日-3月18日,包括康华生物劲嘉股份国光电气思科瑞天宜上佳等在内的9家上市公司,突然宣布董事长被立案调查及留置,引发市场震动。

短短一周时间,多家公司董事长集体神秘“消失”,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这里面最被外界关注的是安徽“神秘富豪”张亚。2022年,张亚曾以155亿身家名列胡润百富榜第387名。但在今年3月12日,永清县监察委对张亚采取了留置措施并立案调查。

张亚在资本圈背景颇为神秘,游走在军工市场多年,与多地政府、国资都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对外投资的公司高达60家。上市公司层面,他身兼国光电气思科瑞两家公司的实控人及董事长,此外还是振华风光的二股东。

虽然张亚被调查留置的具体原因,没有明示。但以张亚的背景不难推测,这大概率是监管整治资本违规运作的一个信号。

事实上,不光是上周才出现董事长的“消失潮”。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24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或高管,被立案、留置或协助调查。分别是1月7家,2月8家,3月9家,呈现出逐月增多的态势。

聪明投资家整理统计

具体来看,高管“出事”的24家上市公司里,涉及董事长或者实控人的,达到15家,占比超过60%。

而且十分有趣的是,一般高管的“罪名”比较清晰,要么是大股东违规减持,要么是总经理、副总经理或者董事搞内幕交易。

但到了一把手这里,被调查的董事长们,理由普遍比较模糊。要么是未知,要么涉嫌信息披露违规,但具体哪里违规,公告并没有明示。

尽管董事长们被调查的具体原因,咱们不知道。但这些出事的上市公司,却都有四个共同的特点。

首先,涉事公司有不少是最近几年才IPO的。

例如2019年上市的天宜上佳;2020年上市的酷特智能康华生物;2021年上市的国光电气超越科技;2022年上市的思科瑞华是科技

15家公司中,2018年以后IPO的公司有6家。而其他老牌上市公司,也有多家在2018年以后,通过并购重组,更换过实控人。

比如好利科技,实控人在2022年由郑倩龄、黄舒婷母女,变更为这次被查的汤奇青;新亚制程,实控人在2023年由这次被查的徐琦,变更为王伟华;ST贵人,实控人在2022年由林天福,变成这次被查的李志华。

其次,涉事公司大多身处科创高新行业。

15家公司里,除了百润股份做酒、劲嘉股份搞烟草包装,ST奥康ST贵人做服装鞋饰外,其余公司大多带有“科技属性”。

例如,好利科技新亚制程,属于电子元件行业。一个是做电路熔断器的,一个是做电解液的。

还有康华生物,是做疫苗的;超华科技是做半导体的;华是科技是做软件开发的;天宜上佳搞光伏设备等等。

15家董事长被查上市公司行业分布

第三,涉事公司在IPO后“业绩变脸”现象非常普遍。

据统计,这15家问题公司里,有10家公司都出现了业绩变脸。

好利科技,预计2023年净利润为1500万元至2200万元,同比下降27.64%-50.66%。

新亚制程,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1.75亿元-3.1亿元,由盈转亏。

超华科技,于2009年登陆深交所后,业绩就一直不理想。2009年-2012年,公司收入从1.93亿元增长至6.93亿元,可净利润只从0.32亿元增长至0.43亿元,几乎原地踏步。

公司从2015年开始陷入亏损,中间通过并购业绩一度有所起色,但好景不长。2022年,公司收入下降至17.27亿元,同比降幅达30.14%,净利润则亏损3.36亿元。2023年,公司预计亏损2.5亿元-3亿元。近两年合计亏损约6亿元。

正平股份,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1.69亿元,同比下降22.81%;归母净利润亏损1.18亿元,同比下降590.69%。

ST贵人,目前已经退市。在此之前,公司经历了资不抵债的困境。新实控人李志华接盘后,业绩一度有所改善,但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隐匿的关联方交易浮出水面,ST贵人所谓的业绩复苏,涉嫌财务造假。

此外,包括华是科技天宜上佳思科瑞国光电气超越科技5家公司,也普遍存在业绩变脸,2023年公司经营数据出现了“腰斩式”下滑。

最后,这些公司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大股东套现较为频繁。

开头说的安徽富豪张亚,就是一个典型。一人身兼两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说好听点,是精力旺盛;说难听点,就是对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东不负责任。事实上,在张亚治理下,国光电气思科瑞两家公司的业绩是一塌糊涂。

或许在张亚心里,压根就没想好好经营公司。上市公司不过是自己资本腾挪的工具而已。

除了张亚,昔日的“男鞋第一股”ST奥康也存在严重内控问题。公司的年报,从2021-2023年,连续三年被发现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上市公司的钱说借就借,在实控人王振滔眼里似乎成了家常便饭。

再有就减持套现的问题。比如好利科技,就在实控人汤奇青被立案前不久,持股5%以上的股东孙剑波宣布减持182.97万股。还有康华生物,曾多因股东违规减持收到通报批评。

套现最为直接,一点都不装的,是超华科技。这次被查的实控人梁健锋,还有一个哥哥叫梁俊丰,也曾是实控人之一。此人在超华科技上市之初,其持股比为33.74%。

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梁俊丰的持股比已降至3.51%,粗略估算,梁俊丰累计套现在10亿元左右。

结合以上这个4个共同特点,这些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消失之谜”,就不难看懂了。一些人用“科创高新”的外衣来包装自己,通过吃政策红利,或IPO,或借壳。结果上市之后就业绩变脸,自己却忙着套现圈钱,割普通投资者的韭菜。

对于这种行为,现在的监管肯定是零容忍的。嘴上虽然没说要倒查10年,但行动上却是雷厉风行,很有震慑力。

根据统计,这15家董事长被查的公司,自2月以来的股价表现,整体都不咋地。除了超越科技蹭上飞行汽车概念,华是科技新亚制程蹭上AI概念,涨幅相对较高外,其他10余只股票,都没有跑赢上证指数

截止3月21日收盘数据

这也是给投资者提了个醒。对于有上面咱们聊的这些特点的股票,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说不定哪一天,公司的董事长就被“消失”了。

实际上,今年年初二级市场的波动,一度让IPO的节奏有所收紧。春节后,随着A股逐渐速度企稳,大家对接下来IPO还搞不搞、该怎么搞的话题,一直有很高的热度。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主流的情绪可能并不希望IPO的节奏太快。一来容易造成抽血效应,二来会刺激带病闯关的公司来碰运气,造成上市后业绩变脸。

在投资者看来,最大智若愚的方式就是延长排队周期,来考察公司经营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在这个周期里面如果业绩撑不住就自行退出,让财务造假者和垃圾公司无所遁形。

这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对于需要融资的优质企业,如果排队时间太长,它们就可能选择去境外上市,这同样既不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投资者也是一种损失。

因此,把好上市的入门关口,IPO的节奏快慢,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的问题,是公司在上市后,如何确保其能够一直讲真话;如何建立一种程序性方式,确保让撒谎的人付出惨痛代价。

从这个角度看,让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沦为“高危职业”,不是什么坏事。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 板块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涨幅排行榜

  • 上证A股
  • 深证A股
  • 科创板
  • 排名
  • 股票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