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中心 沪深京A股 上证指数 板块行情 股市异动 股圈 专题 涨跌情报站 盯盘 港股 研究所 直播 股票开户 智能选股
全球指数
数据中心 资金流向 龙虎榜 融资融券 沪深港通 比价数据 研报数据 公告掘金 新股申购 大宗交易 业绩速递 科技龙头指数

年度展望 | 分歧中向上!风光储高景气可期

来源:九方智投 2022-12-02 13:46
点赞
收藏

2010年至2021年,可再生能源与现有化石燃料和核能选择之间的竞争力平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至2021年间,新投产的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光伏项目的全球加权平均LCOE下降了88%,陆上风电和CSP下降了68%,海上风电下降了60%。

经济性引领全球大发展,A股新能源指数迎来两年大行情,今年有所回调。我们认为,未来4年,全球及中国光伏、风电、储能新增装机量将持续高增长,一些目前占比较小的能源如氢能源、核电等在技术进步的发展下,也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根据IRENA发布的《2021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2021年新投产的太阳能光伏(PV)、陆上和海上风电项目的全球加权平均成本下降。

其中,太阳能光伏项目的全球平均能源成本(LCOE)同比下降13%,从0.055美元/千瓦时(kWh)降至0.048美元/千瓦时;陆上风电项目的LCOE同比下降15%,从2020年的0.039美元//kWh降至0.033美元/kWh。

2022年来,多部门印发政策,大力支持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政策加持下国内光伏产业有望保持快速发展。

受能源危机等影响,海外多个国家及地区通过财政刺激或其他政策鼓励新能源发展,如欧盟拟推出5650亿欧元能源计划、美国对东南亚进口组件实施两年反规避调查豁免等。

在政策加码或边际改善下,后续光伏产品出口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2023产业展望

预期: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期高达326GW

在高电价刺激下各环节均具备供给向上弹性,欧洲、国内分布式等市场在组件降价刺激下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国内地面电站、东南亚、中东非等对价格较为敏感市场被抑制的需求也有望释放,叠加全球政策持续催化或边际向好。

但目前市场对未来全球需求预期的分歧正成为压制行业估值信仰的罗生门,根源在于疫情等相关因素影响,全球经济有可能陷入衰退,届时各国财政对光伏项目的补贴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缩减,甚至是取消的风险。

产业链价格预计跟随硅料逐步回落,各环节价值量重新分配

硅料供给瓶颈解除,预期2023年Q1当产业链各环节库存有一定压力时,硅料价格将进入稳步下降通道。2022年底硅料产能将达到124万吨左右,同时2023年再有130万吨以上产能投放,全年产量在150万吨左右。

以硅料供给约150万吨、硅耗2.5g/W、容配比1.25计算,2023年硅料可支撑装机量480GW,供给较为充分。

硅片2023年产能继续大幅扩张,格局或有分散趋势。2021-2022年硅片有效产能实则锚定硅料,市场份额实际上锚定硅片企业的硅料供应能力。龙头受益于更充沛的长单保障,2021-2022年硅片盈利下滑的幅度相对有限。

2023年硅料释放下石英砂大概率紧张,有望接替硅料形成对硅片有效产能的限制。中性判断下,假设海外产能无扩张,我们预计2022年底全球石英砂产能在8.1万吨,2023年底达到10万吨左右。

电池片环节有望受益,大尺寸延续紧俏,新技术量产普及。考虑到2022H2以后新建产能以新技术产能为主,产能爬坡进度大概率慢于PERC,预计2023年电池片产出在610GW左右,同比增长超30%。

2022H2-2023是新技术电池加速扩产的时间窗口。预计2022年底新技术产能达到130GW,占总产能24%,2023年底达到300GW以上,占比40%。

组件2023年组件产能跟进,一体化企业一体化率进一步提升。2021年底组件产能达到465.2GW,中性预期下2022年底、2023年底将分别达到570GW、700GW左右,同比增长。在此背景下,对于一体化组件企业,一体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胶膜2023年粒子瓶颈地位提升,胶膜有效产能有限。胶膜企业2023年产能有望超70亿平,可支撑组件需求接近800GW,名义产能充足。胶膜实际供给能力取决于粒子。

中性预期下,预计2022年全球光伏级EVA粒子产量在170万吨,POE产量达到35-40万吨左右。此外,2023年N型放量有望带动POE需求大幅增长,另一方面,POE粒子产能亦有限,胶膜企业正在尝试EPE或EVA在N型上的应用。

逆变器:加速产能扩张,出货预期上调。2022Q2以来逆变器依然表现出高景气,原因包括疫情恢复,IGBT改善,再叠加欧洲户用,特别是户用储能的需求爆发。

企业加速扩产的同时考虑到产能具有较大弹性,逆变器企业纷纷上调出货预期,各家2023年出货增速预期均在60%-100%水平,同时结构上进一步向储能倾斜,储能利润占比继续提升。

提升转换效率、降低度电成本是永恒的主题

新技术-Topcon/HJT/钙钛矿

TOPcon:N型电池新分支,由于转换效率更高,部分产线可以从当前的产线转换,设备成本相对低一些,产业化进程比较快。预计2022年产能落地40GW。

HJT:N型电池新分支,转换效率更高,但是产线设备还是比较贵,目前仍在处于降本增效的阶段。预计2022年产能落地10GW左右。

钙钛矿:钙钛矿属于薄膜电池,制备成本低,没有多晶硅高成本的困扰,而且钙钛矿可以与异质结电池相结合达到30%左右的转换效率,所以受到市场关注。缺点是钙钛矿做成组件转换效率低。


薄片化/细线化

薄片化:硅片厚度下降5μm,单片硅耗量可下降3%。明年起N型渗透率逐步提高,150μm及以下厚度占比有望提升,长期来看HJT硅片厚度或降至120μm及以下,并有望下降至90-100μm。

细线化:硅片越薄,金刚线越细,切片的线缝磨损越少,单位硅棒出片数越多。因此2021H2以来金刚线主流线径约每季下降2μm,当前已以36/38线为主(2021年主要为45/42线),配合下游薄片化趋势,未来切片工艺也将在细线化方面持续探索,包括钨丝替代高碳钢丝作为母线的可行性。

降银耗/国产化

低温银浆国产化可以降低银浆成本约2000元/公斤,其中包含1000多元国际冷链运输成本。

降绝对量:通过工艺改进尽可能在金属化环节减少银浆的使用或者损耗,实现路径包括SMBB、网版图形优化、钢板印刷、激光转印等。

贱金属替代:实现路径包括银包铜、电镀铜等。HJT电池为低温工艺,其在目前各电池技术中,相对而言最适合导入铜工艺,新型银包铜浆料具有降低HJT电池电极成本30%的潜力,2022年银包铜技术将有望导入HJT电池量产线。镀铜工艺预计还需要2-3年的产业化培育时间。

光伏——交易维度,等风来

参考同花顺光伏概念指数(885531.TI),估值上,光伏概念指数当前PE约22.65倍,近五年平均PE约28.39倍。

根据能源局最新数据,2022年1-10月新增风电装机21.14GW,同比+10.16%。新增风电电源投资额1205亿元,同比-26.70%。

招标方面,2022年至今风电招标84.96GW,其中海风招标14.99GW,陆风招标69.98GW。预测2022年全年招标量有望超过1亿千瓦。

2023产业展望

招标作为风电行业的前置指标,招标的超预期奠定了明年交付大年的基础。按照以往年内与下年3:7的装机比例,70%招标将于2023年交付与并网,2023年将是风机交付与并网的大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秦海岩表示,据预测,2023-2025年,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6000万-7000万千瓦,2026年全球风电将新增装机1.3亿千瓦。

风电——零部件有望两重逻辑叠加

考虑到2023年是交付大年,多家主机厂在2022年年底纷纷锁定上游零部件产能以如期完成自己的交付目标,预计明年也是风电零部件厂家高景气的一年。

陆上风机的主要成本构成包括叶片、齿轮箱、轮毂、主轴承等等。但陆上风机的招标价格一路承压,也导致产业链的利润率受损严重,因此明年重点关注存在增量环节的海风产业链。

海风成本构成当中风电机组及塔筒的成本占比为42.5%,海缆占比7%,合计约占项目总成本的50%,其中海缆是陆风产业链中没有的一环。

除了国内招标交付大年,部分零部件企业同样受益于全球海风发展,我国一些企业很早就已经切入海外巨头如西门子、维斯塔斯、歌美飒等公司。如金雷股份、中环海陆、日月股份、大金重工、中际联合、天顺风能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42%、30%、10%、17%、17%、14%。

风电——三个环节可关注

海缆:是没有随着海风大型化价值量被摊薄的环节之一。随着海上风电进一步向深远海发展,更远的离岸距离需要更长的海缆。

为了减少长距离运输带来的电力损耗,更高电压等级的交流海缆和更稳定、损耗少的柔性直流海缆将成为主流,海缆环节的抗通缩属性体现在高价值量产品渗透率的提升。

从量上看,离岸距离增加34%,送出缆用量超线性翻倍增长。在价值量方面,更高电压等级和柔性直流海缆的应用使得海缆的单km价值量能够提升48-649%。

大兆瓦轴承:中国风电高端市场被德国舍弗勒、瑞典SKF、日本NTN等海外轴承厂占据,2019年市占率分别为29%、24%、12%,而国内洛轴和瓦轴的合计市占率仅为8%,国产企业成长空间广阔。

同时当前欧洲的能源危机使得SKF、舍弗勒等欧洲轴承厂商产能相对紧缺,推动主轴承国产化已经成为了国内主机厂和终端业主的共识。

桩机:生产壁垒不高,竞争核心在于产能布局和码头资源。随着水深和离岸距离的增加,单桩重量加大。当水深小于20m时单桩的重量普遍在800-1200吨,而当水深超过30m时单桩的重量一般在1600-1800吨。

同时,随着向深远海发展,导管架、漂浮式渗透率将会提升,进一步扩大对桩基等基础用量需求。

风电——交易维度,逢低布局关注变化

2023年主要交易逻辑:底部反转,招标回升,成本端边际变化。

估值上,风电概念指数当前PE约14倍,近五年平均PE约19.72倍。

2023产业展望

预计2022年储能电站装机量达到35.8GWh,到2025年增长至118.8GWh,2021-2025年复合增速64%。其中,中国、美国是体量最大的区域,2025年中国装机36.3GWh,美国装机45.2GWh。

储能按照应用领域不同可以分为表前储能、表后储能,其中表前储能可以分为电源侧储能与电网侧储能,属于电力工程投资项目表后储能则包括工商业储能与户用储能,其中户用储能主要用于家庭场景,呈现出一定的电器化特点。中国和美国装机将以表前储能为主,欧洲则以户用储能为主。

欧洲高电价下,户储渗透率可期

回顾2022:俄乌冲突加剧能源焦虑,户用储能需求快速增长。2021年以来,欧洲市场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居民用电价格飞速上涨,储能经济性体现,市场火爆。以德国为例,2021年新增户用光伏14.5万套,装机规模1.27GWh,同比+49%。

根据测算,一个10kWh容量运行时间为20年的户用储能系统,假定初始光储投资总成本为0.9元/Wh,用电价格为0.3欧元/kWh的情况下,其投资收益率将达13.4%,投资回收期仅为5年。在0.65欧元/Wh投资成本和0.5欧元/kWh的居民用电价格下,其收益率可高达34.9%,投资回收期仅为2年。

展望2023:危机感和经济性驱动下,户用储能需求持续增长。全球能源转型大势所趋,家庭能源自发自用是主要方式。全球电价进入上涨通道,户用储能经济性得以实现。

2022年受俄乌冲突催化,市场对户储产品接受度提升,未来市场空间将持续增长。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家庭储能容量空间达57.66GWh,2021-2025年复合增速91%预计欧洲到2025年表后储能装机量将达18.0GWh,2021-2025年表后储能装机复合增速将达142.8%。

中美大储高增

中国:当下兴起的国内储能装机需求主要源于政策需求,一方面是各地方政府强制新能源配储,另一方面是国资委对“五大四小”等发电央企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出了50%的刚性要求。回顾2022,国内市场共享储能理顺商业模式,当前投资水平下,共享储能电站具有经济性。

根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的统计,2022年至今已经启动的独立储能项目共计231个,总规模合计34GW/70Gwh。已经进入EPC和设备招标、项目建设和投运等实质性阶段的项目总计在110个,总规模10.9GW/21.7Gwh,占比接近1/3。

预计2022年,国内新型储能项目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2-15GWh以上,其中大部分为大型独立储能项目。

美国:根据Woodmac数据,2022上半年美国表前储能新增装机达5.01GWh,同比增长211.6%。2022年美国储能虽然同比实现高增,不过该数据仍然不及预期,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组件产品实行反规避调查,使得当地中国企业组件产品对美出口形成了严重的障碍,多数配套光伏建设的储能项目被迫延期。

伴随2022年10月14日美国暂停对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征收的所有反倾销或反补贴税,美国积压的表前储能需求有望快速释放。

展望2023:中国和美国受政策催化,市场需求确定。国内储能电站发展的核心驱动在于政策要求新能源发电机组强制配储能。

基于强制配储的需求,储能装机与风电光伏装机节奏密切相关,预计2023年硅料价格下降有利于光伏装机,风电主机厂降本,催化风电装机,风电光伏建设进度加速,利好储能需求。预计2022年储能电站装机量达到35.8GWh,到2025年增长至118.8GWh,2021-2025年复合增速64%。

美国储能的催化来自《降低通胀法案》对ITC补贴的延期和力度提升,所得税抵免额度最高可达初始投资成本的50%,将促进储能项目装机增长。

IRA政策首次提出独立储能(3KWh以上)可享受30%税收抵免;2023年起的税收抵免比例由此前的22%提升至30%,且延长至2032年后才退坡,且户用端ITC只享受30%基础抵免,不涉及“本土制造”条款额外抵免利好中国产业链企业。

储能——交易维度,聚焦热点寻找增量

估值上,储能概念指数(885921.TI)当前PE约24.66倍,自2021年4月成立以来近一年平均PE约42.53倍。

晶科能源:

核心逻辑:持续扩张和优化一体化产能,不断完善全球销售网络,品牌优势和研发优势突出,TOPCon电池、组件产进入放量阶段,成长预期较好。

从硅片到组件,深耕产业链中游的光伏制造商。2006年成立,是国内较早规模化从事光伏技术研发和光伏产品开发、制造的企业。公司成立初期从事硅锭、硅片生产,并于2010年投产光伏组件,完成垂直一体化布局。

同年晶科能源控股在纽交所上市,经过不断发展,逐步成为全球技术、规模领先的光伏产品制造商。2022年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继续用于新技术的研发和组件、电池片的扩产。

产业链供需矛盾改善将从成本端改善公司盈利能力。过去两年组件环节盈利能力较差,主要是由于过去两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旺盛,硅料环节供应紧张,价格高涨,组件厂商位于产业链中游,压缩了组件环节盈利空间。

中性情况下预计2024年开始光伏硅料需求将超百万吨,伴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我们预计2022Q4-2023Q1硅料环节将逐步走向供过于求,硅料价格有望下降,组件环节的盈利能力将迎来改善。

发挥技术品牌渠道优势,做N型组件先行者。

技术方面。公司依靠核心技术开展业务经营,核心技术全部应用于光伏组件、电池片和硅片的生产制造。历史上,公司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完成单晶路线转型、推动行业进入大尺寸新阶段。

现阶段公司N型电池效率领先,组件转换效率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公司现已建成24GWTOPCon产能,成为行业首家建成10GW以上规模N型产品生产线的企业。

品牌方面,公司制造和品质管理体系领跑行业,组件出货量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在多个国家市占率领先。连续8年获得第三方机构PVEL最佳表现组件认可,具备长期可靠性的产品质量优势。

渠道方面,公司全球化布局,一体化生产,建成了行业首家7GW海外一体化产能。并且公司经历了十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全球分布、本地营销的立体化销售网络,销售网络在广度、深度两方面布局良好。

推出储能、BIPV产品,积极布局新业务。储能方面,2021年,晶科能源家庭户用及工商业储能业务主流市场渠道已经逐步打开,涉及区域包括中国、中东非、东南亚、北美、澳洲与日本等。公司已经与全球多家电力开发商、分销商等签订储能框架协议和分销协议。

同时,晶科能源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及赣锋锂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光伏+储能”的深入合作。BIPV产品方面公司,从2019年开始,公司致力于BIPV产品的研发、制造与推广。公司BIPV产品包括全黑/彩色幕墙、透光幕墙、彩钢瓦组件、并在开发曲面及瓦片系列组件。

TCL中环:

核心逻辑:同时专注于大尺寸半导体硅片和光伏硅片的研发生产,成本及库存周转优势有望支撑市场份额提升。

混改焕发活力,硅片龙头业绩高增。TCL中环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单晶硅片企业之一,受益光伏硅片产能提升、产品结构转型、混改优势体现。

混改完成后公司费用率明显改善,2021-2022H1收入规模上升后更为明显,2022H1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2.75PCT至7.53%,目前管理/销售费用率都属于史低水平,资产负债率明显下降,偿债能力显著提升实现营业收入316.98亿元(+79.7%)、归母净利29.17亿元(+92.1%)。

工业4.0持续降本,领先自动化提升全球化竞争力。公司依托工业4.0、智能制造降本增效,单位硅耗、硅片出片率、A品率等指标行业领先,硅料价格回落后非硅成本及经营稳定性优势有望充分放大。

此外,前瞻性的工业4.0及智慧工厂布局使公司自动化、标准化水平行业领先,海外扩产具有更强的可复制性,有望在光伏企业海外建厂趋势中提升竞争力、扩大份额。

硅片技术多维领先+原材料稳定供给铸就盈利护城河。公司为业内首个推出G12硅片的企业,大尺寸、薄片化、N型等多方面技术领先;为保障供应稳定性,公司参股、投资硅料产能,锁定行业超三成进口石英砂供给,硅料产能释放后有望维持较高稼动率、提升盈利能力。

2021年11月公司非公开募集90亿元用于宁夏50GWG12硅片项目,预计2022-2024年硅片出货85/135/170GW,单位毛利0.13/0.10/0.09元/W。

公司可以实现较高比例的次级料使用,在次级料价格率先松动过程中成本端最先受益。同时公司的工业4.0和柔性生产带来了非常明显的成本优势,210单炉月产已经超过6吨(有效产出量),切片出片数也超过行业水平3片/kg以上,210N也是唯一实现了HJT薄片化并且解决了TOPCON同心圆的问题。

叠瓦组件快速起量,借力MAXEON推进制造业全球化。2022年6月末公司叠瓦组件产能已达11GW,上半年组件出货大幅提升94%至3GW,且中标多个招标大单,逐步打开国内地面电站市场。

此外,公司为MAXEON第二大股东,有望依托其深厚海外渠道积淀、IBC+叠瓦技术优势、北美产能优势加快制造业全球化布局,巩固公司光伏产业全球领先地位。

半导体硅片产能加速释放,下游验证持续推进。公司为国内主要的半导体硅片供应商,产品结构完善、产品验证稳步推进,预计2022年底8英寸/12英寸硅片产能将达到100/35万片/月,半导体业务有望随认证推进逐步放量。

大金重工:

核心逻辑:出口硬实力突出,未来出口名义产能有望达90万吨,市占率有望跻身全球前三。

国内首家出口欧洲的海塔企业,欧洲本土外唯一超大型单桩供应商:公司是国内首家管桩产品出口欧洲的龙头企业,2022年公司超大型单桩产品出口发运欧洲,不断收获优质订单,取得欧美客户认可。

在设计发展规划过程中,逐步形成以海上风电及海外全球化为路线的“两海”战略方针,锁定蓬莱母港优质码头资源,将蓬莱大金设计为如今全球产能规模最大的海工装备基地。

十四五期间全球管桩需求量可达3000万吨,中国、欧美、东南亚市场放量可期:十四五期间国内海风市场规模7000亿元,CAGR达90.7%。我们测算22-25年国内管桩需求量分别为144.0/300.9/582.7/1121.2万吨,总需求量合计2148.8万吨,十四五期间管桩新增市场规模可达1940亿元。

海外欧美、东南亚市场放量在即,全球管桩市场蓝海可期,经测算2022-2025年海外管桩总需求量约为1244.5万吨,新增市场规模约1920亿元。

四大优势全方位凸显,放眼全球扬帆起航:

1、码头资源是海工企业核心壁垒,码头建设及对外开放资质需要经层层审批,大重量管桩对码头水深、囤货面积、荷载等方面要求严苛。公司蓬莱母港是国内为数不多满足条件的优质码头。

2、国际运费占管桩价值量约40%,公司自建特种运输船可降低50%运费成本,完善一揽子运输方案。

3、产能优势决定全球市占水平。海外目前主流产能仅约40万吨。公司海内外产能布局同步推进,预计两年内出口总产能有望达90万吨。

4、产品突破欧美核心客户认证,产品质量过硬。公司以产品持续稳定作为首要竞争力;同时行业中欧盟双反税最低,成本优势明显。

明阳智能:

国内风机龙头,海上风电优势显著,稳步推进新能源电站开发。2022年9月发布全新海上风机产品OceanX,单机容量高达16.6MW,预计年底运用于阳江青州四项目,引领深远海漂浮式发展。

平价时代,大型化驱动半直驱技术路线+原材料供应链共同实现风机降本风机降本途径:

1)优化技术路线;双馈&直驱→半直驱,可靠性强,体积和重量小,技术创新降本双馈:有齿轮箱,变频器容量需求小→故障率高但成本低。直驱:无齿轮箱,但发电机体积大,全功率变频器容量大→故障率低但成本高。

大型化趋势下半直驱技术综合直驱与双馈技术优势,可靠性增强,体积和重量减少,成本降低,2020及2021年各厂商新机型中,半直驱渗透率从20年的9%提升至21年的59%。

2)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向上关键零部件自产+外购结合,降本同时配合风机升级;向下延伸风电场开发运营,提高盈利能力

✓零部件自产+外购相结合:风机零部件成本占比高,自产与外购相结合向供应商输出技术深度绑定,或提高自我配套生产能力,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风机整体的先进性与性能,抢占市场。

✓开发、运营风电场提高盈利能力:售电毛利率在60%以上,远高于销售整机的毛利率20%左右。

明阳智能核心看点:

公司半直驱技术领先。公司于2010年已经推出了基于半直驱技术的全球首台3MW超紧凑型风电机组,超紧凑传动技术取消了轴承的外圈,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可靠性。

自供比例高→产品快速升级+降本。对于3.0兆瓦以上风机产品,公司将自主生产发电机、齿轮箱、电控系统等部件,自主配套率将达到约60%,产品单位成本降低6%。

海上风电占比高,弹性大。利端:海上风电风机可靠性要求更高,毛利率高于陆上风机;量端:我们预计国内/海外海上风电22-25年CAGR37%/56%,而国内风机凭借价格优势出海。

风机安装及后期运维属性强,因此整机厂商出海并非止于销售风机,更关键的是完成风电项目建设。公司一方面通过与当地风机厂商合作,同时积极在海外建设风机生产基地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青鸟消防:

储能消防领域,提供站级、舱级、簇级到PACK级的多场景、“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是国内消防报警领域的龙头企业,消防报警、智能疏散、工业消防作为“三驾马车”构建起公司业务基本盘,自动灭火+气体检测、智慧消防+家用消防作为“两颗新星”发展潜力大且公司业务已开始起量;消防报警等传统业务和储能消防等新兴领域双轮驱动千亿消防市场持续扩张,目前国内消防市场集中度较低,未来市场出清和整合或成为大势所趋,预计公司市占率将持续提升。

中集集团战略入局、董事长大幅增持,为公司长期发展注入强心剂,公司步入中长期向上通道公司深耕消防领域,多业务齐头并进。通用消防报警业务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应急照明与智能疏散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工业消防电子板块快速推进,发展潜力大。

储能消防电子领域,公司通过旗下的“探测+灭火”产品矩阵、市场渠道、服务网络等优势资源,持续推进项目落地;智慧消防领域,公司持续推进旗下“1+2+N”产品线的布局,推动开展智慧消防项目建设。

公司产品分为七大类,其中消防报警、智能疏散与防火门监控系统、消防自动灭火系统为前三大业务。公司七大类业务具体分为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产品、智能疏散与防火门监控系统、消防自动灭火系统、气体检测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电源监控、余压监控系统,2021年前三项业务合计营收占比达85%。

2012-2021年,公司产品毛利率围绕40%波动,呈现出降、升、降的周期性。毛利率受新业务拓展、业务扩张速度(营收增速)、下游景气度(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额)多因素影响。

2018-2021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2.4%、39.6%、39.2%、37.1%,毛利率持续收紧,主要系下游景气度下行背景下公司快速推进智能疏散等新业务,同时消防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为提高市占率采用了价格挤压战略。

2022年11月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7.9亿元,用于青鸟消防安全产业园、绵阳产业基地升级改扩建项目,将提高公司在长三角了西南地区的辐射能力,项目建设周期分别为2、1.5年,完工后预计产出39.8亿元/年的营业收入和4.7亿元/年的净利润。

上能电气:

在集中式光伏电站逆变器市场和大型储能市场保持领先,国内储能变流器市场保持市占率第一。

海外市场各类产品已进入超20个国家,未来有望突破北美大储市场、欧洲分布式光伏及户储市场等。户用逆变器获海外认证,分布式收入增长空间可观公司有序推进海外市场开拓,分布式光伏产品已全线推出。2022年7月公司继续发布了30-40kW户用逆变器机型,实现了国内市场户用机型系列全覆盖。

据公司官网,10月18日TÜV南德意志集团为公司的户用分布式逆变器SN3.0-12PT、SN12(X)-25PT颁发欧洲市场部分准入认证证书,涵盖多项安全及并网认证,我们预计公司未来海外分布式业务,特别是欧洲市场,将贡献更多收入。

持续扩建产能,在手订单充足公司储能变流器与逆变器共线生产,截至2021年底拥有30GW光伏逆变器产能,500MW储能变流器、300MWh储能系统集成产能。公司2022年拟投资3.6亿元建设年产5GW储能变流器及储能系统集成建设项目,公司预计2024年建成。

据公司公告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在手订单已超20亿元,我们预计22Q4开始有望进入交货旺季,公司收入、利润将实现显著增长。

参考资料:

  • Ø20221123-财通证券-大金重工(002487)锁定大单领军出海,世界大金扬帆起航

  • Ø20221114-中信建投-青鸟消防(002960)消防设备系列报告:深耕于消防报警领域,“一站式”消防安全系统服务商

  • Ø20221103-华泰证券-上能电气(300827)在手订单充足,业绩有望逐步释放

  • Ø20220925-德邦证券-晶科能源(688223)光伏一体化全球头部企业,N型先发优势释放

  • Ø20220910-国金证券-TCL中环(002129)工业4.0打造核心竞争力,技术领先铸就盈利护城河

  • Ø20220821-IRENA-2021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

  • Ø20220819-中信期货-光伏装机展望、产业链供需平衡及下游电站利润率测算

  • Ø20220617-天风证券-明阳智能(601615)半直驱先行者,自供降本叠加海上弹性乘风破浪

本报告由研究助理协助资料整理,由投资顾问于鑫(登记编号:A0740622030003)撰写。

(来源:
九方智投)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写评论

声明:用户发表的所有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九方智投用户互动发言管理规定》

发布
0条评论

暂无评论

赶快抢个沙发吧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 板块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涨幅排行榜

  • 上证A股
  • 深证A股
  • 科创板
  • 排名
  • 股票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