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中心 沪深京A股 上证指数 板块行情 股市异动 股圈 专题 涨跌情报站 盯盘 港股 研究所 直播 股票开户 智能选股
全球指数
数据中心 资金流向 龙虎榜 融资融券 沪深港通 比价数据 研报数据 公告掘金 新股申购 大宗交易 业绩速递 科技龙头指数

银行保险重金投入金融科技:显现能效威力 打败风险魔力

中国证券报 2024-04-24 00:00

“一些AI应用真的不能小看。AIGC技术我们也有关注,倘若未来能广泛应用,应该能很好地提升客户服务效率,节省银行运营成本。”一位银行总行人士一边打开手机中的AI软件,一边饶有兴致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无法回避的话题。2023年报数据显示,各家银行对金融科技投入“真金白银”,其中仅六家国有大行2023年投入金额就超过1200亿元。

无论是去年ChatGPT、文心一言、星火大模型等横空出世,还是今年以来Sora、Kimi的惊艳亮相,层出不穷的科技应用,未来将如何促进金融机构业务发展?而今年开始实行的数据资产入表,金融机构如何运用这一新的契机?

谈起金融科技的帮助,“效率提升”是一个关键词。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效率提升既体现在对公、零售服务环节里,也体现在信贷审批、风险管控、客户服务等一件件具体事件之内,甚至落到查询一家企业的过往信息、调取一个客户的资金交易之中。

“在总行新一代科技系统支持下,我们能够迅速调动多个辅助模块,无需像以前一样,借助很多外部系统、软件、网站的支持,处理企业信贷审批的效率提升了很多。”一家城商行支行行长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零售客户数量多、交易频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技术能很快带动效率提升。“比如我们的系统可以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和已经购买的产品推荐产品,提高服务客户精准度,也能方便客户自主挑选理财产品。虽然并不总是完全匹配,但总比大海捞针要强得多。”一位股份行支行客户经理说。

事实上,金融科技的应用不仅带动服务效率、办公效率提升,也拉近了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距离,进而成为金融机构的一项核心竞争力。

“我们所在的地区地理范围比较广,经济不是很发达,银行网点少,如果每次办理业务都要亲自去银行,得花费大量时间,我们的项目贷款等不起。而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一位西部地区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说,公司在选择合作银行时,不仅会考虑资金成本,也会考虑其数字化应用程度。

在保险领域同样如此。一位保险代理公司人士表示,金融科技对保险产品销售和保险理赔服务的效率提升都起到了很大帮助。“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都可以通过线上化自动理赔,甚至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再比如农业保险领域,可以利用无人机、红外线等技术对农田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带动效率提升

金融科技的应用不仅带动服务效率、办公效率提升,也拉近了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城中之城》出现了这样的案例:某银行支行许多客户为了获得更高的授信额度,虚报自己的资产等级,骗过了银行审查系统;一些信用卡用户通过循环操作在短时间内获取巨额信用卡积分,用于兑换有价奖励,造成了银行的大额损失。

其中可能存在影视效果的成分,但金融科技的威力、魔力可能就在其中,做得好可能带动业务增长,而存在漏洞可能会造成直接的资金损失。在业内人士看来,长远来看,金融科技能带动业务协同,甚至会慢慢成为金融机构的一项核心业务,因此在做业务时要跳出简单的“金融产品”逻辑。

金融科技能够促进普惠金融的落地。“以往科技水平落后的时候,银行服务大企业和小企业付出的人力成本、运营成本是相同的,但带来的利润可能天差地别,这就导致银行偏爱大企业、大业务,对小企业有所忽视。但金融科技的应用使得我们服务成本降低,办公效率大幅提升,服务半径也大大提升。”一位城商行支行行长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在一位股份行总行某处室负责人看来,金融机构在做业务的时候,要跳出产品、服务的逻辑,金融科技可以作为一个新业务逻辑的起点。“非金融类的服务甚至比金融服务更加重要,比如我们为合作伙伴推出的一套科技系统,就是一套很好的依靠场景拓展客户的工具,帮助我们从企业端拓展到个人客户端。为建造这套系统,我们每年投入数千万元级别的成本。”

近期,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在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提到:“兴业银行经历了从‘砸锅卖铁也要办科技’,到‘数字化转型是生死存亡之战’的理念转变。”他表示,前期兴业银行围绕数字化转型做了大量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工作,目前到了向数字化要效益的新阶段。

据了解,目前数字员工的应用已经快速带动金融各项工作。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介绍,工商银行的人工智能(AI)数字员工将服务效率提高5倍,从人工服务每位用户需要8分钟,缩短到数字员工服务每位用户仅需1.5分钟。浦发银行“财智机器人”能为用户自动分析和总结市场现状,推荐个性化理财建议和产品。

金融科技的威力、魔力可能就在其中,做得好可能带动业务增长,而存在漏洞可能会造成直接的资金损失

做好业务协同

去年以来,ChatGPT、文心一言、星火大模型、Sora、Kimi等层出不穷,牵动着不少金融机构的神经。从各家金融机构的表态和金融科技投入中可见一斑。

去年,百信银行、新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泰康保险、北京人寿等金融机构宣布接入百度“文心一言”,招商银行还就AIGC视频创作能力提升项目进行公开招标。交通银行表示,正在探索AIGC前沿技术,组建GPT大模型专项研究团队。浙商银行表示,已经设立数字创作中心(AIGCCenter),打造一批有浙银辨识度和行业竞争力的重大数字化应用。

各家银行也针对金融科技调整了组织架构。如工商银行2023年设立了总行科技金融中心,初步形成总分支网点四级联动专业服务体系。建设银行试点业务IT产品经理制,推动敏捷协同与业技融合,提升集团研发质效与科技合力。兴业银行设立了数字运营部,探索数字运营新模式,实现数字化到生产力的跃升。

从2023年报数据看,各家银行在2023年继续砸入大量“真金白银”。六家国有大行金融科技投入共计1228.22亿元,同比增长5.38%。股份行也毫不示弱,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科技投入规模分别达到141.26亿元、121.53亿元;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科技投入增速高达38.9%、27.19%。

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董事长方合英提到,为打造“领先的数字化银行”科技基座,在近年来“举全行之力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储备”,近五年中信银行平均科技投入增幅达20%,全行科技人员占比近10%,总行科技人员近五年年均增长38%。

金融机构重金投入

各家银行在2023年继续砸入大量“真金白银”。六家国有大行金融科技投入共计1228.22亿元

虽然金融科技受到广泛重视,但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不少银行的金融科技未能显著带动客户服务能力提升,而部分中小银行还存在经费、人才、能力不足等问题,这都需要金融机构一一求解。

“数字化的成本是巨大的,但收益并不能立刻显现,这导致部分银行对金融科技投入比较保守。”一位股份行总行人士表示,目前银行业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仍有待加强。而在AI大模型具体应用上,一位外资银行信息科技部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AI应用面向公众使用需要考虑监管规则、数据安全等因素,目前更适合对内使用。

“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非标准化数据,目前没有办法通过数字化系统填入。人工填写数据的情况一定是存在的,金融科技系统需要逐步完善。”一位资管行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对于如何提升金融科技能力,人才始终是逃不开的话题。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何大勇称,银行业在构建AIGC过程中,短期内靠创新能力,中期靠独有的数据将大模型调节得更加精准可靠,而从长期来看则需要依靠人才的培养。

眼下,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数字金融备受重视,也给很多金融机构带来更多信心。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建议,大力支持数字金融发展,应建立健全公共数据集中开放共享等法律法规,明确数据合规流转实施细则,兼顾安全性与流通性,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进行产品服务创新,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促进数字金融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而今年以来开始实施的数据资产入表有望为金融机构挖掘数据资产价值、丰富金融产品类型提供帮助。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杨涛撰文表示,数据资产要发挥更大经济价值,需要实现从实物资产到金融资产的跨越,后者涉及定价问题,而且是基于被认可、可抵押、能产生未来现金流的金融市场“交易共识”。由此,能否被金融市场所接受,是数据资产转化为数据资本,进而带来更广泛价值创造的关键环节。

如何弥补缺口

不少银行的金融科技未能显著带动客户服务能力提升,而部分中小银行还存在经费、人才、能力不足等问题。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 板块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涨幅排行榜

  • 上证A股
  • 深证A股
  • 科创板
  • 排名
  • 股票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