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中心 沪深京A股 上证指数 板块行情 股市异动 股圈 专题 涨跌情报站 盯盘 港股 研究所 直播 股票开户 智能选股
全球指数
数据中心 资金流向 龙虎榜 融资融券 沪深港通 比价数据 研报数据 公告掘金 新股申购 大宗交易 业绩速递 科技龙头指数

软件及服务:政策提出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 后疫情时代热度不消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2020-07-21

行业近况

2020 年7 月21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完善对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加快评估已出台的新业态准入和监管政策。提出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

评论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利好政策继续更进。在新冠疫情期间,居民对于线上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发酵,各省市陆续出台政策将“互联网+”医疗服务试点纳入医保支付,国家也于3 月正式提出将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在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国家发改委、卫健委、医保局等13 个部委于7 月15 日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又提规范推广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新模式。

而这次的《意见》更是首次提到“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 从某些省市试点纳入医保支付,到国家提出正式纳入医保支付,再到现在提出进一步放宽范围,我们认为相关政策一脉相承,持续催化下行业拐点加速到来。

互联网医疗渗透率拐点再次确认,将成未来医疗新业态。即使不考虑疫情的影响,互联网医疗也是一种高效的满足慢性病患者复诊需求的方式,并且能够有效缓解线下实体医院的运营压力,增强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对基层市场的辐射,最终实现医疗资源更合理的分配。正如我们先前卫宁健康深度报告中的观点,我们认为互联网医疗不会是疫情期间的“应急手段”,而会长期承担慢性病复诊的任务,未来将会在我国医疗系统的分级诊疗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随着未来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其对于远程多学科会诊、远程图像诊断等场景的支撑能力也将会增强,未来的互联网医疗能够解决的可能不止于慢性病、常见病的复诊,而会逐渐涉及到更复杂、更深度的医疗场景。但这个过程一定会是渐进的,需要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政策允许且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逐步推进。

医疗信息化厂商将会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大势中扮演何种角色?我们认为卫宁、创业等HIT 厂商会以与实体医院共建的方式来切入这一市场。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主导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优势在于流量,因此业务更偏向于“咨询+医药电商”;而HIT 公司与实体医院共建的互联网医院长处在于实体医院医疗资源的支持,所以业务聚焦于“诊疗”。两种模式的业态存在区别,面向的市场也有所不同。卫宁健康截至今年一季度已和全国100 家以上的医院合作建立了具备牌照的互联网医院,而卫健委于2019 年11 月公布我国共有269 家具备牌照的互联网医院,考虑到疫情中互联网医院数量快速增长,保守估计卫宁市占率为25%~30%;创业慧康中山项目推进顺利,健康中山平台注册用户数已覆盖全市人口的30%,另外也帮助约400 家医院搭建了互联网医疗平台。

估值与建议

我们维持覆盖各公司的盈利预测及目标价不变,推荐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龙头企业卫宁健康、创业慧康,行业其他头部厂商思创医惠、东华软件、东软集团,建议关注万达信息(未覆盖)。

风险

具体政策落地速度不及预期;互联网医疗业务变现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 板块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涨幅排行榜

  • 上证A股
  • 深证A股
  • 科创板
  • 排名
  • 股票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