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中心 沪深京A股 上证指数 板块行情 股市异动 股圈 专题 涨跌情报站 盯盘 港股 研究所 直播 股票开户 智能选股
全球指数
数据中心 资金流向 龙虎榜 融资融券 沪深港通 比价数据 研报数据 公告掘金 新股申购 大宗交易 业绩速递 科技龙头指数

卫星互联网系列报告(二):商业火箭乘风起 来去云间奔星河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3-11-06

商业航天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遵循市场机制的航天活动;低成本、大运力是未来商业火箭的趋势。火箭可回收是实现火箭成本下降的重要路径,其中SpaceX 引领的垂直起落技术是当前重点发展的回收手段。液体燃料相较固体能实现火箭可回收,液氧煤油和液氧甲烷是液体燃料发展路径之争的焦点。

SpaceX 是商业航天时代的领军者,而我国商业火箭则呈现出国家队主导、民营火箭公司相继进入的行业格局。参考SpaceX 的发展历程,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商业火箭核心受益于卫星星座建设,市场空间将达千亿规模。

商业航天,航天运输的新发展。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官网,运载火箭是实现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的航天运输工具,一般由2~4 级火箭组成,每级火箭包含箭体结构、推进系统、控制系统,以及飞行测量及安全系统、附加系统等箭上辅助结构,其中根据《商业运载火箭主发动机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朱仰招)推进系统的发动机价值量占比高达整箭的30%~50%。在商业航天时代,航天活动遵循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遵循市场机制,因此运载火箭的低成本、大运力是未来的趋势。参考美国的发展历程,伴随民营企业参与度提升和火箭技术突破,火箭发射成本不断下降;随着“星舰”为代表的大运力火箭复兴,火箭的边际成本进一步下降,并且未来地球轨道、月球、火星,甚至地球快速点对点运输场景将有望实现。

火箭可回收,商业航天的长期降本之道。以ULA 公司的Altas V-401 型火箭为例,其一二级火箭发动机和箭体结构成本占比较高,而推进剂占比均不足1%,火箭重复使用降低成本空间较大。根据《“猎鹰”9 火箭的发射成本与价格策略分析》(刘洁、丁洁、李翔宇等),SpaceX 在回收一级和整流罩后的复用火箭的单次发射成本仅为全新火箭的30%。主流火箭回收包括伞降着陆、带翼飞回式、垂直起落三种,其中SpaceX 引领的垂直起落技术在多次发射中仍能有效削减成本,是当前重点发展的回收手段。火箭的推进剂主要分为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两类,其中只有液体火箭可实现重复利用。液体燃料又分为液氧煤油、液体甲烷、液氧液氢等,而液氧煤油和液体甲烷路径是液体燃料发展路径之争的焦点。

当前国内外商业航天公司依据自身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燃料发动机路径。

SpaceX 引领发展,中国商业火箭内外兼修。SpaceX 是商业航天时代的领军者,成立至今的20 余年内推出猎鹰系列运载火箭、龙飞船和星舰等产品,并创造了多项记录。SpaceX 成立之初离不开政府订单和技术支持,而如今已经逐步构建了多元商业模式,根据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估算,其40%的收入来源于Starlink。展望未来,预计SpaceX 将延续高频火箭发射,其副总裁比尔-杰斯滕迈尔(Bill Gerstenmaier)表示,SpaceX 预计今年(2023 年)实现飞行100次,计划2024 年达到144 次。此外,根据The Information 报道,SpaceX 内部文档预计其2023 年营收将达到80 亿美元,Bloomberg2023 年11 月初报道,SpaceX 提出出售内部股票,可使其估值达到约1500 亿美元。我国的长征火箭历史悠久,其中长征八号火箭主要用于满足商发需求。当前我国商业火箭呈现出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两大集团国家队主导,星际荣耀、蓝箭航天、星河动力、天兵科技、东方空间等民营火箭公司相继进入的行业格局。

卫星互联网方兴未艾,商业火箭厚积薄发。卫星互联网在全球覆盖、6G 通信、特种通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正成为全球竞争的“新战场”。近年来我国持续的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为卫星互联网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础。随着我国星网+G60 星链的建设推进,运载火箭需求或将迎来爆发,商业火箭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然而,我国商业航天不论是单发运力还是整体运力较美国薄弱,需依靠民营火箭公司的灵活发展优势,以及整体火箭数量的补偿式发展,来满足未来大规模星座建设需求。此外,我国商业火箭单位报价较SpaceX 的猎鹰9号差距较大,考虑到我国的民营公司在大推力以及可回收火箭持续突破,未来数年内火箭的单位成本有望追赶SpaceX,料将带来更加丰富的航天运输场景。

航天事业高速发展,商业火箭未来可期。近年来我国航天发射保持高增长,根据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2022 年中国的航天发射次数达64 次,占据全球的34.4%;同时从2019 年开始,民营公司参与太空发射的频次提升,2022 年中国成功实施了21 次商业发射服务,占总发射次数的32.81%。2014 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以促进航天商业化;同时,除了已有的四大发射场之外,根据浙江日报、“海南商发”和“东方航空港”官方微信公众号,另有三大商业航天发射场正加紧建设,其中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计划在2024 年上半年进行首次火箭发射。此外,我国商业火箭技术储备丰富,众多民营公司已进行火箭垂直着陆试验,工程实现值得期待;同时,3D 打印技术已经率先应用我国航天领域。

航天应逐鸿鹄志,千亿赛道乖风起。当前商业火箭发射主要由巨型星座建设驱动,我们预测2018-2027 年SpaceX 对应火箭发射市场达317 亿美元。参考SpaceX 的发展历程,我们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商业火箭核心受益于卫星星座建设,市场空间将达千亿规模。火箭产业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呈现出国家队主导格局,但近年来产业链中上游民营企业参与度显著提升。

风险因素: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低于预期;商业火箭发射成功率低于预期;商业航天发展不及预期;供应链保障不及预期;环保监管趋严的风险;商业火箭行业监管和合规要求变动的风险;商业火箭公司融资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我国航天产业在载人航天、探火登月等重大工程中已进入发展“快车道”,也对我国航天发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星网等星座的加速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对商业运载火箭的紧迫需求。同时低成本、大运力已成为运载火箭的发展趋势,垂直回收等新技术不断涌现,都将给相关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目前我国商业火箭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仍以承担配套业务的民营企业为主,主机厂仍在IPO 孵化中。建议重点关注以下领域:

1、基础材料:建议关注铂力特、斯瑞新材、宝钛股份、钢研高纳、中航高科;2、配套件:关注国科军工、派克新材、中航重机;3、电子器件:建议关注航天电子、高华科技、航天电器、复旦微电、陕西华达、全信股份、赛微电子。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 板块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涨幅排行榜

  • 上证A股
  • 深证A股
  • 科创板
  • 排名
  • 股票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