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中心 沪深京A股 上证指数 板块行情 股市异动 股圈 专题 涨跌情报站 盯盘 港股 研究所 直播 股票开户 智能选股
全球指数
数据中心 资金流向 龙虎榜 融资融券 沪深港通 比价数据 研报数据 公告掘金 新股申购 大宗交易 业绩速递 科技龙头指数

产业底蕴焕发新活力 辽宁重拾数字经济"先发优势"

上海证券报 2023-09-16 08:49

向日葵 --%

提起辽宁,除了老工业基地、“共和国工业长子”,其实它还有一重身份:软件及信息技术产业的先发地。作为最早发展软件产业的省份之一,辽宁软件产业规模一度位居全国第四。然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辽宁的产业发展却掉队了。

2012年以来,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争相布局数字经济。辽宁提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省会沈阳提出“全力打造东北数字经济‘第一城’”。在东北振兴新征程中,辽宁如何拾起数字经济“先发优势”?

初识:东北数字经济“第一城”

东软电脑城办公楼,距离东北大学仅几百米,小牛翻译公司总部位于电脑城的10楼。小牛翻译的名片是自研全球支持语种最多的机器翻译引擎。由百余名博士、硕士组成的科研团队,在这里开展科研工作。

肖桐是小牛翻译联合创始人,也是东北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主任。自然语言处理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来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早期的主要应用就是机器翻译和语音识别,如今的主要应用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

肖桐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用深度神经网络理解人类的要求,去生成回答;机器翻译则是理解人类的语句后,生成译文。本质上都是一种序列到序列的生成问题。这两个赛道可以说是‘同宗同源’。”

东北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之一,研发了NiuTrans、NiuTensor、NiuParser等开源系统。小牛翻译正是该实验室将技术产业化的基地。

目前,小牛翻译的系统支持454种语言互译,每种语言都使用了单独的语言模型。“技术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肖桐说。NiuTrans开源机器翻译系统于2016年获得国内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高奖——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科大讯飞等行业龙头均是小牛翻译的合作伙伴。

小牛翻译是沈阳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沈阳国际软件园,绿树掩映,办公楼宇错落有致。走进其中一幢办公楼,一场海外项目对接交流会正在一楼会议室举行。临近中午,年轻人陆续走出办公楼,到园区美食街就餐。

从企业孵化、上市培育、产业对接,到人才招引、金融支持,再到衣食住行娱……产服集团企业服务高级经理宋雪如在向记者介绍起软件园情况时如数家珍,“我们是用培育发展产业生态的思路在做,而非传统的房地产。”

沈阳国际软件园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软件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一期、二期总规划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已交付约100万平方米,入驻率高达90%。截至今年6月,园区共有1555家企业入驻,其中有48家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总部,107家上市公司及子公司。

沈阳国际软件园不仅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更是民营科技园中的领跑者。建设及运营软件园的昂立集团,以昂立信息起家,还布局了德鸿资本、产服集团,深耕私募股权投资和企业培育。

园区70%的企业从本地成长起来。美行科技、宏图创展、向日葵、风驰软件等早期入驻园区的企业,已经从一间间小办公室,成长为使用数千平方米办公区甚至独栋办公楼的新兴企业。

22家本土企业进入辽宁省上市培育库,7家正在进行上市前的准备。进展最快的美行科技预计明年登陆资本市场。而沈阳国际软件园本身也在积极准备发行公募REITs。

反思:软件产业先发地如何焕发新活力?

辽宁是老工业基地,但也是软件及信息技术产业的先发地。

软件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辽宁是最早发展软件产业的省份之一。抓住了信息化建设和国际软件外包的机遇,辽宁软件产业规模一度位居全国第四,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个获批的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家软件上市企业东大阿尔派(即东软集团)都诞生于东北大学。

其中,东软集团号称软件行业的“黄埔军校”。来自东软集团的人才,不仅流向各大科技企业,还有不少人选择在本地创业。

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早在1973年,东北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创始人姚天顺就在研究这项技术。“这是需要情怀的。”肖桐说。受限于当时的条件,研究自然语言理解技术,无法解决很多实践的问题。尤其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北大学为冶金部直属高校,以采矿、冶金等专业见长,研究计算机、人工智能,可以说是一个“非主流”的方向。

但回过头看,姚天顺等人坐了近30年“冷板凳”,为产业化应用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011年起,人工智能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来自东北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的朱靖波和肖桐决心将技术产业化。实验室名誉主任、小牛翻译创始人朱靖波说:“技术这么好,束之高阁可惜了。要真正用到实体经济中,产生社会效益。”

同样位于沈阳的新松机器人,以蒋新松院士的名字命名。20世纪70年代,蒋新松敏锐地捕捉到自动化技术新趋势,即由自动控制转向智能控制。他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规划大会上提出了发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设想,推动二者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

1980年,蒋新松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首任所长。同年,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样机在沈阳自动化所诞生,拉开了中国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的序幕。此后,蒋新松团队在多种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应用上打破垄断、填补空白。

以蒋新松院士为榜样,新松人继承了“拼搏、进取、务实、担当”的精神,在机器人领域持续创造出“中国水平、中国速度”。截至目前,新松机器人作为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起草并制定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完成国家重要科技攻关800余项,拥有专利694项、软件著作权184项。

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突飞猛进,与实体经济加深融合;由消费互联网单轮驱动的数字经济,正转变为由消费和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数字经济新浪潮,让辽宁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底蕴焕发新的活力。

不过,辽宁数字经济产业也面临着人才流失、企业流失、技术成果流失等挑战。新松、东软等老牌企业一度成为发达省份企业的人才“摇篮”,这些企业甚至开出两倍工资挖人。

“发展空间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在朱靖波看来,相对于薪资水平、人才补贴政策等措施,更难的是如何给人才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只有企业、产业发展好了,才能吸引人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近年来,随着企业发展、产业集聚,上述问题得到了缓解。

实施首期股权激励方案,是新松机器人2022年起着手实施的一件大事。截至目前,高管、核心管理人员及864名核心技术(业务)骨干被纳入股票激励计划。机器人赛道竞争日趋激烈,新松通过“高目标、强激励、严管控”的现代企业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2018年,沈阳国际软件园推出了《东北人 想回家 就回家》系列宣传片,在微信朋友圈做了广告投放。一些在北京、上海工作的东北人看到广告,萌生了回家工作、创业的想法。目前,沈阳国际软件园有从业人员4万多人,在引进、留住企业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利用算力“招商引智”,是沈阳的新招。2022年8月,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通过算力、技术合作配合政府招商,牵引北京神州新桥、上海利联认知、南京小视科技等多家企业入驻沈阳浑南区“北方算谷”;举办多场AI人才双选会,牵引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在本地就业。

未来:打造数字经济实景

2023年,辽宁启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是重要内容。作为东北三省中的“老大哥”,辽宁率先从数字经济中谋求振兴新机遇,还将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探索实践经验。

在距离沈阳国际软件园1公里处,软件园二期工程——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相较软件园,数字经济产业园进一步细分了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物联网、车联网五个产业基地。两期整体的园区目标是年产值超2000亿元,入驻超3000家数字经济相关企业,15到20家本土上市公司。

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为理念,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的配套措施更加完善。“3000多平方米的体育场馆、3.6万平方米的中央花园……”说起二期的规划,宋雪充满憧憬。

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就坐落在距离软件园3公里处,在一期上线100P算力的基础上,今年6月,二期扩容至300P并上线试运营。

目前,计算中心已签约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客户79家;与生态伙伴共同孵化昇腾方案139个,覆盖智慧城市、工业、能源、交通、教育等领域。

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计算中心将继续扩容到500P,引入超过60家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企业及科研机构。计算中心将为更多客户提供普惠算力和技术服务,建设大模型产业孵化平台。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2022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41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东北齐全的工业门类,为产业数字化提供了广阔空间。拿辽宁来说,联合国产业分类的41个工业大类中,辽宁有40个;207个工业中类,辽宁有将近200个;666个工业小类,辽宁有500多个。

例如,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技术合作,研发多款矿用机器人。利用其智能人员识别检测联合解决方案,矿井下的巡检效率与安全性能有效提升。

肖桐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会给东北的传统产业带来新发展思路。例如,东北大学的人工智能学科可以和冶金、采矿、自动化等学科天然结合起来。老工业基地的良好基础,为结合数字技术提供了较低的试错成本。

昂立集团旗下德鸿资本合伙人吴迪说:“我们看好东北发展数字经济的空间。老工业基地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会比较旺盛。通过融合数字化技术、发掘数据要素的生产力,工业企业能提质增效,为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和服务的企业也将共享机遇。”

从打下工业基础开始,东北一直是攻关核心技术的科研、产业厚土。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等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扎根于此。

“多年来,东北汇聚了一批科研机构。环境没那么多诱惑,心比较静。”朱靖波认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中,东北仍对重要科技攻关发挥作用。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小牛翻译和东北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承担了“具有冬奥特征的多语种关键技术研发”课题,为冬奥期间的重要会议、新闻发布会等语言沟通场景提供了多语言智能服务支撑。

产业数字化“东北案例”也已形成。2022年,新松机器人凭借“机器人制造数字化管控互联互通工厂”入选全国首批30个“数字领航”企业名单,带动客户共同实现工业生产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2012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由一域遍全局,蓬勃发展。在东北数字经济“第一城”,记者看到振兴的信心,看到老基地的新活力,看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从蓝图化为实景。这或许正是振兴东北的秘钥。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 板块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涨幅排行榜

  • 上证A股
  • 深证A股
  • 科创板
  • 排名
  • 股票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