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中心 沪深京A股 上证指数 板块行情 股市异动 股圈 专题 涨跌情报站 盯盘 港股 研究所 直播 股票开户 智能选股
全球指数
数据中心 资金流向 龙虎榜 融资融券 沪深港通 比价数据 研报数据 公告掘金 新股申购 大宗交易 业绩速递 科技龙头指数

中国医药行业“过冬”:要做从0到1的事情

来源:财联社 2023-09-27 14:18
点赞
收藏

《科创板日报》9月27日讯(记者 郑炳巽) 秋分已过,空气中开始生起一股寒凉之意,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医药行业所处的状态。

“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中国医药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寒冬。”在9月25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CBIIC)现场,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一语道破当下的行业现状。

不过,即使在寒意侵袭之际,也不乏有乐观的声音发出,诚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所言,“这几年,由于疫情叠加经济的影响,对于生物医药行业来讲,可以说是来到了寒冬或者至暗时刻,”但是,他进一步说道,“回顾这15-20年来中国医药行业的追赶历程,从Me-too做到Me-better,我看到了这一行业的前景和未来,因为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刚性的需求。”

不论是大胆直言“寒冬”的到来,还是抱着对于“春天”的期待,背后所反映的,其实是中国医药行业在面对挑战时,再一次走在思考并寻找突围方法的道路上。

直面“寒冬”到来

事实上,今年以来的多个数据再次印证了医药行业依然处于低位的局面。

根据东莞证券的统计,2023年1-5月,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整体下跌1.12%,跌幅居申万一级行业第17位,行业多数细分板块均录得负收益,医疗设备和医疗耗材板块分别下跌20.91%、18.82%,跌幅靠前。

截至2023年5月底,SW医药生物行业整体PE(TTM,整体法)约27.6倍,低于行业2012年以来估值中枢,位于历史均值的76%分位。

另据西南证券,2023年初至8月底,SW医药指数下跌10.87%,跑输沪深300指数8.6%,年初以来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6。截至8月31日,医药行业PE(TTM)为26倍,低于过去十年中位数水平。

不过,针对医药行业估值走低的现状,先声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任晋生则认为,跟今天同样的公司,如果放在3、5年前,因为受热资追捧,估值可能是美国的2-3倍,“今天的估值低于大家的预期,我们就感觉到寒意来临了,但我认为这是回归到原来价值的体现。”

关于这一情况,醴泽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凯军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指出,“估值本身就是一个供需关系,所有的估值和退出,都和产业链密不可分。假设产品线不够创新、独家,买了之后不能产生效益,并购方和后续投资人就没有动力去买了,因为融资人和前期投资人的工作就是要创造价值。”

在李凯军看来,资金是非常珍贵的,但是过去的时间里很多企业受到资本的驱动,为了迎合资本市场的需求,把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他举例说明,目前大环境的怪象之一,是一家企业上市前,没有8-10个产品都显得不好意思,但是过一段时间回过头来看,可能发现另外10家上市企业的产品,跟第一家企业竟是一样的。“这不仅是浪费资金,也是对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现在的变化肯定是回归行业本质的一个变化,这是必须的,毕竟没有任何一个市场有无穷的资金去做一些没有价值的投资。”李凯军说道。

与此同时,他也提醒,一家企业从想法萌发到把药做出来,再到形成现金流,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只有极少数投资人能够陪着企业从零起跑,一直走到形成正向的现金流的时候。相反地,在这过程中不停有投资人上车下车,才是符合行业逻辑的做法。

寻找“破局”之道

对一个企业来说,在意识到寒冬短期内不可能自行消退之后,将做的便是努力找到“破局”的方法。

亚盛医药董事长兼CEO杨大俊首先指出,从企业自身出发,最根本的是做好产品,从临床阶段开始,不仅要合法合规,还要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尽一个医药企业最大的努力,将产品送到患者手上,做到可用、可及、可持续。

与此同时,他也表示,资本的投入是需要一个稳定的预期的,虽然生物医药是高风险的行业,但不论是投资人还是管理层,在具备稳定预期的前提下,在技术层面上,都可以接受困难和挑战,但是当行业失去预期的时候,不论哪一方都将裹足不前。

他认为,现阶段,国家部分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忽略了医药行业是整个紧密相连的生态圈,有些政策只对单一部门有效,没有在不同部门之间形成合力,最终无法产生稳定的预期。他希望,后续政策的出台可以更加完善。

不过,谈及政策对医药行业的支持,宋瑞霖则认为,相比于期待产业政策的出台,更重要的是鼓励市场政策的实施。“因为资本从来都不是看到一个产业政策出来就投资的。”

宋瑞霖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说明,“我们一开始是产业政策引领,给了很多补贴,但这个产业却没有发展起来。后来通过限号、摇号、出租车改新能源车等政策创造市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就上来了。”他进一步说道,“一个商品最终的价值是靠市场检验的,我们可以用产业政策刺激投资,但就可持续性发展而言,需要一个良性的市场。”

他认为,将这个经验放在医药行业同样适用。“都说当下LP少了,GP就很难,但其实很多投资者却困于不敢投、投不出的局面。有的人拿着产品找不到投资,有的投资人却完成不了LP的任务,双方已经陷入了双向焦虑之中。”因此,他认为,“当务之急是从思想上破局,看到事情的本质,即看到现实正在倒逼着中国的医药创新更上一层楼,企业要做出真正为市场所需、具备高临床价值的药物,才能走过资本的寒冬。”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CDE)发布的2021版《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显示,按药物品种统计,2021年登记临床试验的前10位靶点分别为PD-1、PD-L1、VEGFR、HER2等,品种数量分别多达71个、59个、46个、43个(以“受理号”字段不重复计数)。其中,5个靶点的药物适应症超过90%集中在抗肿瘤领域。

若按临床试验数量统计,2021年临床试验数量最多的前10位靶点分别为PD-1、PD-L1、HER2、EGFR等,分别多达84项、68项、57项和53项。其中,PD-1和PD-L1靶点III期临床试验分别高达36项和21项。

《报告》指出,对比过往三年数据,药物作用靶点仍相对集中,其中PD-1和PD-L1尤为突出,适应症也主要集中在抗肿瘤领域。

对此,李凯军指出,“所有的新药研发一定都是为满足需求而做,对应新药的投资模式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还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真正有意义且困难的是做从0到1的事情,而不是一哄而上都围着1做事。”

(来源:
财联社)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写评论

声明:用户发表的所有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九方智投用户互动发言管理规定》

发布
0条评论

暂无评论

赶快抢个沙发吧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 板块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涨幅排行榜

  • 上证A股
  • 深证A股
  • 科创板
  • 排名
  • 股票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