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中心 沪深京A股 上证指数 板块行情 股市异动 股圈 专题 涨跌情报站 盯盘 港股 研究所 直播 股票开户 智能选股
全球指数
数据中心 资金流向 龙虎榜 融资融券 沪深港通 比价数据 研报数据 公告掘金 新股申购 大宗交易 业绩速递 科技龙头指数

靠"手艺"不靠"手气" 解码合肥"新新"向荣的产业逻辑

中国证券报 2022-09-26 00:00

搭载“黑科技”的蔚来ET7,HRG展示的水下“千里眼”机器人,中国电科38所首次发布“巢湖一号”SAR卫星影像及应用……在刚刚结束的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上,这些闪亮全场的科技产品都来自“合肥制造”。

被民间称为的中国最牛风投城市,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合肥通过三次“押宝”,打造起“芯屏汽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格局,已然成为中国新经济地图上的新制造坐标。如今,合肥正瞄准未来产业,开启了新一轮的竞争比拼。

“合肥模式”作为新制造的一条发展路径能否复制?中国证券报记者深入调研发现,合肥敢“赌”背后有着清晰的产业逻辑,本质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合肥的“必赢”,靠的是其特有的“眼光”和“手艺”。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在“合”

“未来3-5年,合肥将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实现整车350万辆、电池300GWh、产业规模超万亿的目标,欢迎各地企业、人才来肥投资、就业。”在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合肥市政府相关负责人现场作新能源汽车产业推介时,满怀信心地表示。

正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合肥全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缩影。

作为合肥的一张闪亮名片,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合肥成为中国新经济地图上的新制造坐标。合肥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2021年,合肥GDP从2021年的4164.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4万亿元,连跨七个千亿台阶,挺进“万亿俱乐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2.2%,高于全国近6个百分点。

新制造在合肥突出表现为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聚合式发展。

“芯屏汽合”,这是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合肥调研时,从采访对象口中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以长鑫存储为龙头的集成电路集聚发展基地之一、以京东方为支点的显示产业集群、以蔚来和国轩高科等为代表的华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等几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共同构建起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大棋局。

“芯屏汽合”,重在“合”。今年8月,在京东方与合肥主要车企召开供需对接会上,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表示,本次会议目的就是让供需双方展示最好产品、最新技术、最优价格、最缺配套、最快协同,让信息更对称、沟通更顺畅,推动更多“合肥车”用上“合肥屏”。

新制造更是“新智造”

在江淮蔚来合肥制造基地车身车间,中国证券报记者看到,成百上千只机械手臂有序挥舞,手中的全铝车身轻松“拿捏”。“我们这个车间设有521台机器人,整体自动化率达到了97.5%,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基地负责人辜向利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不只是蔚来,整个合肥制造业都在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提档加速。据悉,近年来,合肥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持续跃升,2021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较2015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达到59.4%,比2015年提高约20个百分点,超过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

新制造核心驱动力是创新。

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进京东方展厅,创新带动产品迭代的成果肉眼可见。京东方合肥区域总经理李宾指着各世代线显示屏组成了一面高大的“墙”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一一介绍,“这是4.5代线,这是6代线,这是8.5代线,这是10.5代线……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年的创新成果。”

不止如此。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台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首个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以及19纳米DRAM存储芯片、大尺寸液晶面板、硅基OLED、直写式光刻机、“两机”叶片……无不显示着合肥制造业的创新力量。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合肥十年如一日的持续投入。“2012年到2021年,合肥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由4%增至14.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2.78%增至3.52%,居省会城市第3;截至今年上半年,合肥有效发明专利达48156件,是2012年的14.65倍。”合肥科技局副局长戴兵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新制造的动力之足在合肥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十三五’以来,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由30.8%提高到55.5%,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由31%提高到51.6%,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由54.2%提高到95.6%。”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

“合肥引入京东方可以说是很成功的”,在前往厂区的路上,李宾指着两旁大大小小的企业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京东方在合肥投建了三条面板产线,总投资达上千亿元,让合肥新站区的纵向距离延伸了20多公里,沿途的新型显示产业配套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有人把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比作三次“豪赌”:2008年“接盘”京东方,逐渐打造全球最大的显示屏基地,开启了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之路;2017年联手兆易创新成立合肥长鑫,如今成为全国9大集成电路集聚发展基地之一;2020年押注蔚来,赶上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春天……

“下手狠、出手快”是合肥给市场的直观印象。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京东方仅6代线项目总投资就高达175亿元,而合肥当年财政收入仅300亿元;投资蔚来,从双方公布框架协议到达成投资只用了区区65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为做好企业的“最佳合伙人”,合肥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合肥打造了规模超过1500亿元的国有‘基金丛林’,投资入股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撬动引入战略投资者跟进参与长期投资。合肥累计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超过1200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4500亿元。”

这种通过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投入促进本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模式,被业内称作“合肥模式”。但是,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地方政府盲目投资,造成产能过剩,最终项目折戟沉沙的案例一再说明:“合肥模式”无法简单复制。

业内人士表示,合肥模式表面上是一掷千金的“豪赌”,背后却有着清晰的产业逻辑。这一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

以集成电路为例,早在2005年作出“工业立市”决策时,合肥就将集成电路列入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为什么直到2012年才全力以赴?“很重要的一个考量是,那时合肥已经逐渐形成家电、汽车、新能源、智能语音等产业基地,每年对各类芯片需求达数十亿颗。”通富微电副总裁、合肥通富微电总经理胡文龙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对于看中的项目,我们会经过充分洽谈、多方论证等前期工作后,才做最后决策,然后围绕整个企业、整个产业的发展形成服务闭环,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投资动作。”合肥高新区经贸局副局长吴昊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在此背后,合肥投资团队也被业内称之为“国内最牛风投机构”,更有人评价合肥投资团队是“手握一手烂牌,却打出了王炸”,但虞爱华认为,合肥投资团队之所以能投出这么多明星项目,靠的是“手艺”,而不是“手气”。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合肥市从市领导至普通招商人员,有一大批人扑在产业研究上,研读行业发展报告、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行业协会网站等在内的各种产业信息,以此培养团队专业性。“合肥市的投资团队个个堪比行业专家。”合肥三利谱副总经理荣展召表示。

维信诺副总裁徐凤英对此深有感触:“他们不仅懂政策,也很懂产业、懂企业,大家在一个频道里沟通,很快就能达成共识,建立起信任。”

护航“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瞄准深邃的星空,正成为合肥奔赴的新方向之一。

在《“十四五”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中,合肥提出力争“十四五”末形成100亿元左右规模的卫星制造产业、500亿元规模的“通导遥”数据综合应用及配套产业,全产业链规模达1000亿元。

去年下半年以来,合肥大力推进空天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集聚了中科星图、航天宏图、银河航天等一批头部企业。中科星图测控技术(合肥)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子航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选择合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正是看重了合肥对前沿科技产业的前瞻性和判断力。

除了空天信息产业,在“十四五”规划中,合肥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精准医疗、超导技术、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等领域,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有序衔接,加速市场应用、产业链构建协同推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合肥拿来“赌明天”的仍然是科技创新。

据悉,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合肥启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年攻坚行动”,创建科学中心产业转化项目库,成立运行科学中心专项基金,举办科创成果转化交易会。2021年以来,仅安徽创新馆就举办成果转化活动100余场,发布创新成果2600余项,科技成果交易额首次突破800亿元,培养技术经纪人700余名。

“十年来,合肥不断夯实创新基础,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地结合,架起了高校、院所、企业等之间的桥梁纽带,全力护航‘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戴兵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从“实验室”孵化并成功登陆A股的国盾量子,正是合肥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见证。“2009年公司决定成立时,国际上对量子科技产业化只有一些苗头,国内更是还处于技术跟踪研究方面,而合肥站了出来,坚定支持我们推进量子产业化。”国盾量子项目总监周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如今,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台实现超导量子计算优越性的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等一个个量子科技的成果加速落地。今年8月,由国盾量子提供核心技术的全国规模最大的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在合肥建成启用。聚集二十多家量子技术公司、吸引各方投资人关注的合肥高新区云飞路,被形象地称为“量子大道”。

不过,这条创新路注定不平坦,合肥将如何培育科创土壤?

“我们要做的就是‘以人为本’,从人才到项目到企业到产业,做好全周期全要素服务,这是我们合肥高新区这些年推动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逻辑。”吴昊表示,“我们会从人才、技术、资金、载体、政策和场景等多个维度构建良好营商环境,比如政府引导基金尽可能‘投早投小投创新’,开展政企、校企和企企的场景对接,帮助科创企业拓展市场。”

今年6月,合肥还提出通过“三导向”深化改革激发全社会“双创”活力。比如,以提升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氛围为导向,鼓励科研人员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将每年9月20日设为“合肥科技创新日”,分别将天使投资基金、种子投资基金风险容忍度提升到40%和50%。

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未来产业发展论坛剖析总结了未来产业的十大发展趋势,为新时期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布局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作为中国新经济地图上新制造坐标的合肥,正把目光望向新的未来。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阅读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 板块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涨幅排行榜

  • 上证A股
  • 深证A股
  • 科创板
  • 排名
  • 股票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