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中心 沪深京A股 上证指数 板块行情 股市异动 股圈 专题 涨跌情报站 盯盘 港股 研究所 直播 股票开户 智能选股
全球指数
数据中心 资金流向 龙虎榜 融资融券 沪深港通 比价数据 研报数据 公告掘金 新股申购 大宗交易 业绩速递 科技龙头指数

基金发表市场观点 应基于持有人角度而非浮夸式营销

来源:证券时报 2023-11-20 09:16
点赞
收藏

近日,沪上某家新锐公募因产品业绩和宣传不一致引发热议。该公募某只基金发在新能源行情高点,以“看多新能源”吸引基民申购,结果却惨遭亏损,成立以来浮亏超20%。投资者据此对该公募的“信用”提出质疑,认为资产管理靠的是扎实的投研,而不是浮夸的营销。

业内人士直言,基金观点和产品营销挂钩是不公允的行为,基金公司揭示风险不能停留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百搭”的提示之上。

基金观点忽略牛短熊长

市场千变万化,基金观点也是林林总总,但就内容而言基本有两大类:一是实证性观点,通过数据、图表、文字等描述客观事实;二是规范性观点,预测未来行情会如何变化。

实际上,从实证分析到规范预测是一个过程,有着一套标准化的经济学推演范式。不过,作为买方的基金观点,有时候就把中间过程忽略掉了,直接给出预判结论。由于过程信息十分有限,市场往往就会对错误预判提出质疑,比如新能源和白酒的行情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明星基金经理公开唱多后,这些赛道均遭遇了长时间的回调。事后一看,投资者之前听信基金经理的预判,买入时正好是高点位置。

“基金观点整体上比较平淡,也比较滞后,市场影响不如券商研报那么直接,主要用途应该是投资者陪伴。”独立第三方基金研究机构派克斯研究院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在允泰资本合伙创始人付立春看来,基金观点大多偏于定性分析,不容易直接产生效益,很难去评估其有效性。他对记者表示,这些观点的影响难以定量分析,也缺乏一套完整评价机制。某种程度上,这些观点和投资者存在利益冲突,因为具有明显的“看多”倾向,但A股往往是牛短熊长。

预判动机最受质疑

不难发现,基金观点遭遇质疑并不在于其预判结果,而在于其预判动机。

某中型公募投研人士对记者直言,基金公司投研部门和营销部门都会发布观点,很多时候两者是相互配合的。“这种行为我认为是不公允独立的,且出错概率较大。投资者是有记忆的,如果每次预判在事后都被发现是错的,基金公司专业度和品牌价值必会深深受损。”

如该投研人士所言,实际上还透露出一个鲜有人知的“秘密”——基金观点并非投研部门专属,非投研部门也会生产大量市场观点。公募基金前高管、“孙万龙基金频道”主理人孙万龙对记者说,基金公司投研观点主要是为了达成专业能力展现、客户服务、品牌曝光等目的,但有些公司市场部门和投研部门协作效率不高,市场部门需要对外服务时,既会在投研给定素材的基础上加工输出,也会依据自己对市场和客户的理解自行输出。

更具体地,派克斯研究院指出,基金观点大体分为“对内、对外”两类,对内是归纳整理内部投研成果,形成统一意见或局部建议,用于指导投研体系建设和具体投资意向;对外则是按照不同分类及合规要求,将内部成果提供给渠道、媒体和客户。

“对外输出观点不是基金公司的义务,但出于品牌和形象考虑,很多基金公司会在必要时点这么做。”派克斯研究院表示,基金公司内部运营结构有所分工,和市场行情密切相关的观点会源于投研部门,涉及基金投资方法、产品信息、购买赎回建议等相关内容,则可能由品牌、产品、市场、电商等部门生产。

风险提示不能流于形式

有效的投研观点应该是怎样的?孙万龙认为,没人能准确预测市场走势,但有效的观点预判应展现出分析体系和方法,以及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派克斯研究院则认为要做到两点:一要能解释(解读)市场现象;二要能做出前瞻预判。

“基金解读观点大多比较准确,但出于某些原因,基金观点在预测方面相对保守。”派克斯研究院表示,偏空的预判历来都是稀缺品,当年杨东公开呼吁投资人赎回基金,至今还是一道屈指可数的“风景”。

“基金公司揭示风险不能停留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一句‘百搭’提示上,而要真正依托于投研团队,对市场风险和机会都要给出实实在在的提示。”派克斯研究院所言的“杨东”事件,是指2007年上证指数涨到6000点时,基金经理杨东(兴全基金第一任总经理)劝投资者赎回,后来上证指数见顶下跌,一度跌到1664点。

前述公募投研管理人士指出,投研观点的有效性,首先要看假设前提是否成立、数据来源是否可靠、推理过程是否符合多数人认知过程;其次要看研究结论能否经受历史考验,是否有宏观与政策判断逻辑,能否对投资的资产进行规范的趋势分析。“基金公司应尽可能秉持客观立场,基于科学方法去做研究,尽量减少与基金营销任务结合。‘路遥知马力’,真正能在市场中留下名声的专业人士,可能做过很多轰动的事,但说到底都是源于他的客观专业。”

应从投资者角度考量

从记者平时观察来看,很多时候基金公司和投资者在“各说各话”,基金公司认为观点很好,投资者却认为“说了一大堆,实际上啥都没说到。”

实际上,基金公司如果能在观点发布的思路上做些调整,或许会更有效果。

国内大部分基金经理以“自下而上”思路做投资,也按照这个思路来写观点。他们会把“上”的部分(主要是宏观经济分析)当作默认的、不言而喻的,而主要在“下”的部分(主要是板块行业分析和个股研究方法论)着墨颇多。但是别忘了,基金经理是“下场打比赛”的人,他们有过专业训练,且深谙比赛规则,而投资者则是“坐在场外看比赛”的人,他们可能只知道比赛的类型,对规则却是知之甚少。在基金经理看来是没必要的很多信息,对投资者来说却非常重要,是他们理解行情内在逻辑、做到心里“踏实”的关键所在。基金经理在写投资观点、基金公司在发布观点时,如果能考虑到这一点,或许会提升观点的可读性和可接受度。

近几年,基金公司的投教活动逐渐加大了投资知识的科普力度,尤其是关于“噪音交易者”“损失厌恶”等行为金融学知识。基金公司的出发点是“陪伴”“安抚”,向投资者传递“要拿得住”信号,但并没有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我为什么能拿得住?依据是什么?

要回答这些问题,一个重要的思路是“大类资产配置”,这是一切金融投资的“背景板”,也是每位科班出身基金经理专业训练的起点。基金盈亏这类“小问题”,要放到大类资产配置的“大背景”中去寻因、解释。这个领域的知识同样是庞杂丰富的,但统领其中的几条基准线(分别是经济增长率、国债收益率、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却很好理解。只不过,多数基金公司在投教和观点中并没有在这方面进行系统性输出。

(来源:证券时报)

(来源:
证券时报)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任何投资建议均不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自主做出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和损失。九方智投提醒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写评论

声明:用户发表的所有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九方智投用户互动发言管理规定》

发布
0条评论

暂无评论

赶快抢个沙发吧

相关股票

相关板块

  • 板块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相关资讯

扫码下载

九方智投app

扫码关注

九方智投公众号

头条热搜

涨幅排行榜

  • 上证A股
  • 深证A股
  • 科创板
  • 排名
  • 股票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股圈